误区一:近视不能马上戴眼镜,戴上眼镜度数会越来越深。
小孩子眼睛调节能力很强,能看见不代表近视度数不会增加。佩戴合适的眼镜之后,孩子的眼睛不会时刻处于调节的疲劳状态,眼镜就像挑水用的扁担,会减轻眼睛的负担,延缓近视的进展。在青春期,孩子眼睛近视度数每年都会有大约100度的自然增长,这是正常现象。为了避免孩子将来成为高度近视,尽早完善孩子眼部数据检查,根据视功能情况科学配镜,选择具有防控效果的镜片等,可以有效地延缓近视眼的发展速度。
误区二:配镜度数应该低一点。
很多家长觉得应该把眼镜度数配低一点,这样涨得会慢一些,也有一些家长会觉得配高一点好,不然涨了又得换。其实这两种想法都是错误的,孩子在配镜时一定要准确,就像穿鞋子一样,大了小了都不合适。如果度数配得不精准,将会导致度数增长速度加快。
误区三:室内活动与户外效果一样。
研究发现阳光可以使视网膜中多巴胺含量增加,从而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而室内运动无法获得阳光照射。
有家长让孩子每天晚上看15分钟星星,还有家长让孩子看房间里的绿植,说多看绿色能预防近视,这些都是误区。
只有孩子在户外接触全光谱的阳光,有一定视野,才会对预防近视有作用。所以,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到户外活动,而不是窝在教室写作业。户外活动时间应该每天累计在2小时以上。
需要强调的是,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发现孩子有看东西眯眼、皱眉、挤眼、揉眼、斜眼等动作,要带孩子检查视力了。因为孩子眼睛调节能力强,稍微眯着眼睛也能看清黑板,但实际上可能已经近视了。
如果孩子已经近视了,要每半年带孩子进行验光。如果孩子是高度近视,一定要定期检查眼底,发现病变要及时治疗。
在学校和家庭应该采取怎样措施呢?
1、定期检查视力
家长应每月带孩子做视力检测,及时监控孩子视力变化情况。已经近视的学生应该每半年进行验光,及时调整眼镜的度数。
2、 发现近视眼先兆及时检查
当发现学生看黑板眯眼、皱眉、挤眼、揉眼时,要提醒他赶紧检查视力,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不能硬扛,否则视力会迅速下降。
3、 强调正确用眼姿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一定要监督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
4、 尽量避免小屏幕电子操作
限制学生使用手机、iPad等小屏幕电子产品,家长尤其要控制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时间。
5、 充分利用课间,远近结合
课间十分钟不是用来写作业的,要让学生的眼睛放松休息,多做看远看近交替运动。
6、 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让学生在户外活动,接触阳光对预防和控制近视至关重要,每天户外活动不应低于两个小时。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