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指眼睛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
1.遗传因素
近视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受遗传因素影响的近视患者,通常患病年龄比较小,且近视度数多在600度以上。高度近视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一般近视是多因子遗传,所以,高度近视的遗传倾向比一般近视明显。
2.发育因素
婴幼儿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逐渐加长,在6岁以后发育为正常视力。如果眼轴发育过度,就会形成近视,近视度数多低于600度,即单纯性近视。
高度近视度数常高于600度,甚至可到2000~2500或3000度。高度近视在幼年时期发展较快,15~20岁这一阶段发展更快,在20岁以后发展减慢。
3.用眼因素
用眼距离过近
经常近距离看书、写字,眼睛的调节会变得紧张,形成屈折性近视,又称为假性近视。
如果长期调节过度,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又称为真性近视。
用眼时间过长
眼睛长时间连续工作3~4小时,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呈痉挛状态,就形成了近视。
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
如果光线太强,会引起光反射刺激眼睛,如果光线过弱,眼睛不能看清,导致眼睛疲劳,眼睛过度调节或痉挛,就会形成近视。
在晃动的车厢中或走路时看书
不少人都喜欢边走路边看书,或在晃动的车厢内看书,眼睛和书本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在走路或是晃动的车厢内,光线不稳定,进一步加重了眼睛的负担,可能引起近视。
躺着看书
躺在床上看书,导致双眼与书本距离的远近不一致,双眼视线上下左右也不一致,此外,书本上的光照不均匀,加重眼睛的调节负担,长时间躺着看书会形成近视。
睡眠不足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