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中医防治 > 中医治疗

近视防控“新中式”!不打针、不吃药,耳朵上贴个“小豆豆”

发布时间:2023-12-08 15:18|栏目: 中医治疗 |浏览次数: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现状:

近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升高,总体发病形式严峻,近视普遍化、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已达到53.6%。近视的发病年龄越小,近视进展率越高,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6 岁左右儿童近视的发病率急剧增加,家长应当重视孩子的早期视力保护,尤其有遗传背景的儿童近视预防更应提前重视。近视常造成视力下降、眼睛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儿童青少年正常学习和生活,也对大学专业选择、就业选择等带来诸多限制。已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



中医认为近视的发生,主要是先天禀赋不足和后天发育不良、劳瞻竭视。《审视瑶函》记载:“禀受生成近觑之病”,父母为高度近视者,其子女发生近视的可能性更大,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遗传因素。《千金要方·七窍病》有“夜读细书、月下看书、抄写多年、雕镂细作”的记载,涵盖了在光线不好的地方看书,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环境因素和行为因素,所谓“进士尽是近视”更是强调了用眼过度与近视发生的关系。此外还有“过食肥甘厚味”、“作息不调”等行为因素也会导致近视的发生,这与现代所说甜食会导致近视的研究也是相符合的。总的来说,就是先天因素和环境、行为因素共同导致了近视的发生、进展。中医适宜技术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治疗效显著,优势明显。近视的中医适宜治疗技术包括穴位按摩、耳穴疗法、艾灸、针灸、按摩等。


中医耳穴压豆的作用机制


《灵枢·素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意为耳与五脏六腑、全身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具有调节经络及脏腑气血的功能,

现代研究认为,耳穴以全息生物论和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为理论基础。全息生物论将耳看作一个全息胚,耳穴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是全身各脏腑、器官生命信息的反应点,通过按压、针刺等方式刺激这些点,使得神经冲动上、下行传导,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起到调节作用,提高视力。此外,耳廓皮下分布着丰富的神经、血管和淋巴管,刺激耳穴可调节神经功能,改善全身微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耳穴压丸能够放松痉挛疲劳的睫状肌和眼外肌,缓解视疲劳。耳穴压丸在预防近视发生、控制度数进展、改善调节功能、延缓眼轴增长等方面疗效较为确切。


近视的中医治疗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视防治指南》《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以及《近视管理白皮书》等相关专业指南,结合人体生理生长特点,我院中医科在“治未病”思想指导下,采用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耳穴压豆”,对近视不同阶段进行干预。针对确诊为假性近视及轻、中度近视的;怀疑远视储备不足;以及有近视高危因素的6-12岁儿童青少年患者,能够起到预防近视的发生、控制近视的发展、预防和治疗病理性近视引起的并发症等作用。

近视的防控要点


核心要点:避免不良用眼习惯、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户外活动、保障睡眠和营养等。

学龄前——积极视力筛查、保护远视储备量

学龄前儿童,应当关注远视储备量,3岁左右开始,每6个月定期检查视力,有条件者检查眼轴和屈光度。增加户外运动每天不少于2h,减少甜食摄入,缩短近距离用眼时间。要积极预防,避免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尽量降低其较早出现近视的可能性。

学龄期——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在学龄期阶段,环境因素的作用较遗传因素更为显著。良好的用眼习惯、充足的户外活动、规律作息及合理膳食尤其重要。此外,可以咨询专业医生,采取安全、有效的中、西医预防手段。

早治疗——儿童屈光不正要积极矫正

发生近视,要及时到正规医院眼科就诊,采取科学、专业的方法配镜、纠正、或治疗。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2-220H61J1191I.jpg




Copyright © 2020 济宁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实践基地 版权所有
电话:0537-7979811、7878322 地址:济宁市任城区火炬南路与济邹路口南五百米路东(济宁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中心) 备案号:鲁ICP备2020049387号-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