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视防控话题上,有这样一个词,始终伴随。
那就是——眼轴。
甚至在眼科江湖上流传这个说法“不测眼轴,何以谈近视防控?”
那么为什么要测眼轴,又为什么需要定期测量眼轴呢?
本期,小编带您了解“眼轴的那些事”。
眼轴是一种相对定义词,在眼球内部。所表达的含义即眼球最表层到眼底的光感距离。简单的说,就是光线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的距离,看成是物理中的光学系统的一条中轴线,这就是所谓“眼轴”。
眼轴会变化吗?
当然会!每个人的眼轴从出生到衰老,是个不断增长的过程。就像从小到大身高的发育增长一样。每个人天生都是远视眼,眼轴长度大约为16mm。随着年龄的增长,在15~16岁时,男性为24mm左右,女性为23.33mm左右。近视患者的眼轴通常会高于这个数值。
眼轴与近视的关系?
眼轴与近视光度呈正相关,但是角膜曲率、晶状体曲率、屈光发育等相关因素的影响,眼轴长度与屈光度并不能完全达到一对一的关系。
我们经常听到的眼轴长增长1mm近视增长300度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通常角膜越平,相对长度的眼轴增长时,近视光度要小一些,角膜越陡,同样长度的眼轴增长近视度数就会多一些。另外,不同时长的眼轴长度增长对应的近视度数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孩子五年眼轴增长1.0mm,近视增长一般不会超过100度,甚至可能没有增长;如果一年眼轴长度增长1.0mm,近视光度可能就会超过200度。
此外,眼球本身的大小也可能会影响眼轴与近视的配比关系,有的患者是眼球较大,眼轴增长,但可能近视并没有增长,这种属于生理性的。所以,临床上当眼轴有增长时,不能完全按照1mm眼轴长度对应300度近视增长来判断。
不测眼轴,何以谈近视防控?
近视防控,眼轴测量是必要的。
近年来,眼轴作为近视防控的指标越来越受到视光学界的重视。相比于屈光度的检查,眼轴长度更为客观,受主观检查的误差更小,重复性更好。特别是生物测量仪的检查,相对于屈光界质清楚的孩子检查的准确度很高。另外,对于佩戴角膜塑形镜的人群,戴镜后裸眼验光也没有办法更好的评价近视是否有增长,片上验光的影响因素也较大,因此,需要同时联合眼轴长度的指标来共同评价近视的增长情况。第三,眼轴长度在近视启动的早期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捕捉到这个时期的眼轴变化特点,对于预防近视,推迟近视发生的窗口具有重要的意义。
眼球发育是一个基本不可逆的过程,眼轴只能继续增长或者停止,回退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近视一旦发生也只能不断增长或趋于停止,目前科技是不会明显减少,更不可能被治愈的。只有积极防控,才能从根本上阻止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建议孩子从3岁开始就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每6个月定期检查视力、屈光度及眼轴的变化情况,医生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监控儿童近视进展,从而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
关注青少年近视防控,
警惕高度近视,
用科学的方法
干预近视的发生&发展,
让孩子远离近视危害,
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来源或改编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取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